ART&CULTURE / 2025.06.07

和田彩花|QUI×擴展心齋橋PARCO世界的藝術三笠(4/5)

和田彩花|QUI×心齋橋PARCO世界的藝術之三笠

藝術沒有正確的欣賞方式。不過,有更多藝術的提示。《從13歲開始的藝術思考》(鑽石社)的作者、美術教師末永幸步先生,提倡一邊自由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東西一邊探索新的視點,一邊提倡“成果鑒賞”,是一個與嘉賓一起圍繞備受矚目的美術展的連載企劃。
第四屆嘉賓是歌手兼女演員和田彩花。我們採訪了在大學專攻美術史、在大學院也學習美術的和田先生和在心齋橋PARCO舉辦的《Kansai Art Annual 2025“CO”》(~6月22日)。

  • Photograph
     Kei Matsuura(QUI/STUDIO UNI)
  • Stiling
     PARCO
  • HairMake
     Natsuki Watanabe(Riina)
  • Text
     噗哧。
  • Art Direction
     Kazuaki Hayashi(QUI/STUDIO UNI)
  • Edit
     Seiko Inomata(QUI)
  • Produce
     Shun Okabe(QUI)

這次,我們向作者宮田彩加先生詢問了兩位的成果。

 

 

宮田:在製作中經常意識到的關鍵詞出現在了兩人的語言中。例如,“生命力”這個詞在過去個展的標題中也有采用的詞語。
還有,他說“無論是上升還是腐朽,都能捕捉到”,也是如此。插花的時候,如果是“插花”的話,就會插在組合中吧。但是,“插花”可以插在組合中。理由眾說紛紜,聽到“日本人不僅在花開的時候,連腐朽形狀也變了的樣子都覺得很美,所以計算出了腐朽的樣子來插花”這樣的說法,我覺得很有趣。因此,我將這些要素融入了作品中。

 

 

和田:確實,在日本的文化中,寺廟和佛像等也很重視腐朽的樣子。也許原本就不認為是“腐朽的東西”。

 

宮田:我是這麼認為的。只是一種人生的潮流。

 

末永:所以“生命感”和“腐朽的感覺”可以共存。相反,和宮田先生的想法也有不同的地方嗎?

 

宮田:是啊…說到技巧方面的部分,線的部分是縫紉機刺綉。
我的作品是對縫紉機刺綉的數據進行程式設計,在那裡加上“bug”製作的。完全不用布,只用線緊緊地縫著。

 

 

和田:確實,刺綉本來就是像我今天穿的衣服一樣,縫在布上的東西吧?

 

宮田:是的。而且,本來是配合布用均勻的縫線縫製的。在我的作品中,我把它弄壞了。這部作品是“壓縮”刺綉的方向,最初和田先生選擇的作品是“延伸”方向的bug。

 

剛才也有人說“混雜了各種各樣的顏色”,因為縫紉機是用上線和下線縫製的,所以如果各自使用不同的顏色的話,就可以做出難以言喻的漸變。

 

在數據上加上bug,以本來無法做到的縫製方式製作,從而產生了新的細節…我覺得這和生命的進化和操縱基因的感覺也很接近。“bug”本來是錯誤的,應該是失敗的行為,但是從那裡產生了新的有趣和價值觀。

 

 

和田:真有趣啊!

順便說一下,作品背景的布的部分,是奶奶在西式裁縫中使用的嗎?我的奶奶喜歡西式裁縫,房間裡有很多布,對我來說感覺很親近。

 

宮田:確實是這樣!3年前去世的我的祖母,喜歡拼湊工作,收藏了各種各樣的國家和時代的布。因為我是在那布的包圍下長大的,所以布是想象沒有去過的國家、沒有活過的時代的源泉,也是了解從未見過的生物的圖鑒一樣的存在。

 

和田:對我來說,布也是在“日常”裡的東西,所以我覺得能成為這樣的作品真是太棒了。
還有,在日本,我覺得很少看到像這樣真實生物圖案的布。

 

宮田彩加《形成罌粟花的情節-in Green-》部分圖片

 

宮田:在日本出生成長的人是無法想象的。我最終想製作“自己做不到的感覺”,所以想加入這樣的外部因素。

 

末永:被那樣的外部的部分觸發,也有錯誤,或者說是偶然性之類的部分。

 

宮田:是啊。我想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圖構成全部,而是結合bug和偶然性來製作。

 

和田:今天看了作品的時候,真的覺得自己首先喜歡的是宮田先生的作品,能和大家聊天很開心!我再去看。